◎系所教育目標: 本系藉由有效之課程與教學,增進學生之藝術創作、設計、藝術教育與藝術理論之能力,同時強調傳統藝術媒材與電腦科技之互補,以及藝術創作與藝術理論之統整,以提昇學生升學與就業之競爭力。其教育目標分述如下:
(一)增進視覺藝術創作專業能力
(二)提昇數位藝術與設計專業知能
(三)奠定視覺藝術教育與行政專業知能
(四)建立視覺藝術理論專業知能 |
◎核心能力 | 關聯性 |
1.中西繪畫之表現能力 | 3 關聯性中等 |
2.版畫及立體造形之能力 | 5 關聯性最強 |
3.數位藝術之創作能力 | 4 關聯性稍強 |
4.視覺設計與數位媒體設計之能力 | 4 關聯性稍強 |
5.視覺藝術教育之專業知能 | 3 關聯性中等 |
6.藝術行政之專業知能 | 3 關聯性中等 |
7.視覺藝術理論與美學之專業知能 | 3 關聯性中等 |
8.藝術史與藝術批評之專業知能 | 3 關聯性中等 |
◎本學科內容概述: 加強學生對於陶藝材質、造型運用與陶藝專業知識的能力。並進階講授學生對於陶瓷史、陶土、釉葯、成形技法、化妝技法與燒窯知識,以進階性有系統的加強訓練,藉由每個單元的作業與個人創作研究,讓學生做中學習,訓練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本學科教學內容大綱: 1.實用器皿製作
2.陶瓷造型創作研究。
3.學習燒窯的操作方式。 |
◎本學科學習目標: (1)引導對陶藝媒材特性的觀察,透過實際手感製作與工具運用的探索,培養創作構成的實務感知。
(2)啟發陶藝運用的造形思考,建構造形陶藝創作視野以及探索自我創作思維與脈絡。 |
◎教學進度: |
週次 | 主題 | 教學內容 | 教學方法 |
01 02/20 | 工房安全須知
陶的特質 | 土與火創作特性的認知
陶藝創作設計的可能性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02 02/27 | 陶藝造形表現 | 國內外作品案例討論
平面立體到空間的表現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03 03/05 | 陶藝造形表現 | 國內外作品案例討論
平面立體到空間的表現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04 03/12 | 器與造形 | 器的成形探索
造形運用與專題創作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05 03/19 | 器與造形 | 器的成形探索
造形運用與專題創作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06 03/26 | 器與造形 | 器的成形探索
造形運用與專題創作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07 04/02 | 器與造形 | 器的成形探索
造形運用與專題創作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08 04/09 | 器與造形 | 器的成形探索
造形運用與專題創作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09 04/16 | 期中評分 | 專題探索發表
講評與討埨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10 04/23 | 造形陶創作 | 創作發想與材質探索
造形陶創作設計實務與執行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11 04/30 | 造形陶創作 | 創作發想與材質探索
造形陶創作設計實務與執行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12 05/07 | 造形陶創作 | 創作發想與材質探索
造形陶創作設計實務與執行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13 05/14 | 造形陶創作 | 創作發想與材質探索
造形陶創作設計實務與執行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14 05/21 | 造形陶創作 | 創作發想與材質探索
造形陶創作設計實務與執行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15 05/28 | 造形陶創作 | 創作發想與材質探索
造形陶創作設計實務與執行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16 06/04 | 造形陶創作 | 創作發想與材質探索
造形陶創作設計實務與執行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17 06/11 | 造形陶創作 | 創作發想與材質探索
造形陶創作設計實務與執行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18 06/18 | 期末評分 | 作品發表討埨 | 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課程要求: 期中與期末評分非考試,以專題發表與作品呈現的成果為評分依據.
重視個人表現外,也重視團隊溝通合作成果. |
◎成績考核 課堂參與討論40% : 平時學習狀況與創作積極表現等依據. 期中考30% : 期中評分非考試,以專題發表與作品呈現的成果為評分依據. 期末考30% : 期末評分非考試,以專題發表與作品呈現的成果為評分依據. |
◎參考書目與學習資源 開放性學習資源.
所處生活風土文化社會環境設施等綜合具創作設計之啟發性資源. |
◎教材講義 請改以帳號登入校務系統選擇全校課程查詢方能查看教材講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