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教育目標: 本系藉由有效之課程與教學,增進學生之藝術創作、設計、藝術教育與藝術理論之能力,同時強調傳統藝術媒材與電腦科技之互補,以及藝術創作與藝術理論之統整,以提昇學生升學與就業之競爭力。其教育目標分述如下:
(一)增進視覺藝術創作專業能力
(二)提昇數位藝術與設計專業知能
(三)奠定視覺藝術教育與行政專業知能
(四)建立視覺藝術理論專業知能 |
◎核心能力 | 關聯性 |
1.中西繪畫之表現能力 | 5 關聯性最強 |
2.藝術媒材之表現與應用能力 | 2 關聯性稍弱 |
3.數位藝術之創作能力 | 2 關聯性稍弱 |
4.視覺設計與數位媒體設計之能力 | 1 關聯性最弱 |
5.視覺藝術教育之專業知能 | 3 關聯性中等 |
6.藝術行政之專業知能 | 2 關聯性稍弱 |
7.視覺藝術理論與美學之專業知能 | 4 關聯性稍強 |
8.藝術史與藝術批評之專業知能 | 5 關聯性最強 |
◎本學科內容概述: 本課程乃屬導論性課程,短短一學期時間,內容涵蓋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中期的西方現代藝術史,以及二十世紀中期後之當代藝術潮流。由於有關現代藝術的介紹資料較豐碩,一般學生也有較多接觸,所以,本課程的討論將著重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後現代與當代藝術發展上,並嘗試以較符合後現代與當代藝術的方法來介紹並檢視其文化和社會脈絡、美學觀點,透析藝術家隨著時代文化變遷的腳步如何挑戰既定的藝術沿革、美學信念與文化價值。尤其在1980年代的藝術發展,其涉入文化認同、性別、階級等議題的情形很明顯,值得我們跳躍形式主義觀點的籓籬,以更多元的角度來觀看與鑑賞藝術作品。最後幾個單元則轉移到台灣當代藝術,認識其藝術特徵,以及與西方藝術發展的關連,希望從中理解其藝術發展的獨特價值與主體特性。 |
◎本學科教學內容大綱: 誠如內容概述所示,本學科是探討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中期的西方現代藝術史,以及二十世紀中期後之當代藝術潮流。主要教學內容條列如下:
1.前印象派、印象派、後印象派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其作品賞析;
2.野獸派、表現主義與象徵主義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代表作賞析,說明其藝術風格、特徵與思想重點;
3.立體派、未來派、達達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代表作品賞析,說明其藝術風格、特徵與思想重點;
4.構成主義、抽象畫派、歐普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代表作品賞析,說明其藝術風格、特徵與思想重點;
5.抽象表現、超現實畫派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代表作品賞析,說明其藝術風格、特徵與思想重點;
6.新達達與新寫實主義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代表作品賞析,說明其藝術風格、特徵與思想重點;
7.普普藝術、新普普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代表作品賞析,說明其藝術風格、特徵與思想重點;
8.現代雕塑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代表作品賞析;
9.極限藝術、機動藝術、動態藝術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代表作品賞析,說明其藝術風格、特徵與思想重點;
10.地景藝術、環境與生態藝術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代表作品賞析,說明其藝術風格、特徵與思想重點;
11.貧窮藝術、裝置藝術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代表作品賞析,說明其藝術風格、特徵與思想重點;
12.行動與觀念藝術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代表作品賞析,說明其藝術風格、特徵與思想重點;
13.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藝術家介紹及代表作品賞析,說明其藝術風格、特徵與思想重點。 |
◎本學科學習目標: 本課程之執行目標有三:
(一)認識現代與當代藝術史之發展性格。
(二)探索現代與當代藝術各自之形式美感與主體價值。
(三)比較現代與當代藝術之差異,並討論其背後之文化、社會、經濟與知識結構的不同。 |
◎教學進度: |
週次 | 主題 | 教學內容 | 教學方法 |
01 02/21 | 課程簡介+現代主義時期之社會文化背景+前印象派 (馬奈) | 1.說明本課程之內容綱要、上課方式、課程要求與評量方式;
2.簡介現代與後現代藝術的發展趨勢
3.思索現代主義的思想理路。
4.賞析前印象派畫家馬奈及其作品
5. 課堂上:馬奈作品之評析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2 02/28 | 228放假 | 放假一天 | 不上課。 |
03 03/06 | 印象派、後印象派、現代雕塑、野獸派與表現主義與象徵主義 | 1. 介紹與賞析印象派、後印象派、現代雕塑、野獸派、表現主義與象徵主義的重要藝術家及代表作;
2. 探討印象派、後印象派、現代雕塑、野獸派、表現主義與象徵主義的藝術風格、特徵與理論重點。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4 03/13 | 立體派、未來派、達達 (含雕塑) | 1. 介紹與賞析立體派、未來派、達達的重要藝術家及代表作;
2. 探討立體派、未來派、達達的藝術風格、特徵與理論重點。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5 03/20 | 構成主義、抽象畫派、抽象表現 (含雕塑) | 1. 介紹與賞析構成主義、抽象畫派、抽象表現的重要藝術家及代表作;
2. 探討構成主義、抽象畫派、抽象表現的藝術風格、特徵與理論重點。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6 03/27 | 超現實畫派、新達達與新寫實主義
普普藝術、新普普 | 1. 介紹與賞析超現實畫派的重要藝術家及代表作;
2. 探討超現實畫派的藝術風格、特徵與理論重點。
3.介紹與賞析新達達、新寫實主義、普普藝術、新普普的重要藝術家及代表作及各自的藝術風格、特徵與理論重點。 | 問題教學法、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07 04/03 | 校外研習 (春假) | 非正式學習 | 校外見習/實習。 |
08 04/10 | 偶發、福魯克薩斯、貧窮藝術 | 1. 介紹與賞析貧窮藝術、裝置藝術的重要藝術家及代表作;
2. 探討貧窮藝術、裝置藝術的風格、形式特徵與理論重點。 | 問題教學法、操作/實作。 |
09 04/17 | 期中報告 | 藝術桌遊分享 | 角色扮演、口頭報告、討論、期中報告-遊戲分享。 |
10 04/24 | 極簡藝術、機動藝術、動態藝術 | 1. 介紹與賞析極簡藝術、機動藝術、動態藝術
2. 探討極簡藝術、機動藝術、動態藝術的藝術風格、形式特徵與理論重點。 | 作業/習題演練、問題教學法、討論。 |
11 05/01 | 觀念、行為藝術 | 1. 介紹與賞析觀念、行為藝術的重要藝術家及代表作;
2. 探討觀念、行為藝術的風格、形式特徵與理論重點。 | 問題教學法、操作/實作、講授、討論。 |
12 05/08 | 女性主義藝術、塗鴉藝術 | 1. 介紹與賞析女性主義藝術、塗鴉藝術、地景藝術、環境與生態藝術的重要藝術家及代表作;
2. 探討觀念、行為藝術、女性主義藝術、塗鴉藝術、地景藝術、環境與生態藝術的藝術風格、形式特徵與理論重點。 | 作業/習題演練、講授、討論。 |
13 05/15 | 地景藝術、環境與生態藝術 | 課堂小測試 | 問題教學法、測試。 |
14 05/22 | 期末-與教授談藝術 I | 與教授談藝術,每人11分鐘 (對談10分鐘,一分鐘換人),有12人,共132分鐘, | 問題教學法、操作/實作、討論、個別對話。 |
15 05/29 | 期末-與教授談藝術 II | 與教授談藝術,每人11分鐘 (對談10分鐘,一分鐘換人),有12人,共132分鐘, | 問題教學法、操作/實作、討論、個別對話。 |
16 06/05 | 研究所舉辦藝術新視野研討會 | 停課 (補課:平均分配到後面四週的對談時段中) | 討論、參加研討會。 |
17 06/12 | 期末-與教授談藝術 III | 與教授談藝術,每人11分鐘 (對談10分鐘,一分鐘換人),有12人,共132分鐘, | 問題教學法、操作/實作、討論、個別對話。 |
18 06/19 | 期末-與教授談藝術 IV | 與教授談藝術,每人11分鐘 (對談10分鐘,一分鐘換人),有12人,共132分鐘, | 問題教學法、操作/實作、討論、個別談話。 |
◎課程要求: 1.閱讀參考教科書。
2.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並充分回應隨堂之作業練習或相關之活動。
3.平常就要做好期中考與期末考的準備。 |
◎成績考核 課堂參與討論10% : 出席率與小組討論成果 期中考30% : 桌遊試玩 期末考25% : 運用對話方式去談現代與當代藝術 操作/實作15% : 藝術史知識應用練習 作業/習題演練20% : 課堂上的藝術創作小練習 補充說明:由於系所於6月5日舉辦學術研討會,該日的課程暫停一次,時間分配至前後共四周的與教授談藝術的時段中進行補課,在此說明。 |
◎參考書目與學習資源 1. Hugh Honour and John Fleming,《世界藝術史》,台北: 木馬出版社,2001。 (只閱讀西洋現代藝術部份)
2. Norbert Lynton,楊松鋒譯,《現代藝術的故事》,台北: 聯經,2003。
3. Pam Meecham and Julie Sheldon,王秀滿譯,《現代藝術批判》,台北: 韋伯文化,2002。
4. Paul Smith,羅竹茜譯,《印象主義》,台北: 聯經,1997。
5. 何政廣(1998)。歐美現代美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
6. 高宣揚(1996)。論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台北:唐山
7. 張正仁譯(1995)。普普藝術。台北市:遠流出版。
8. 徐洵蔚、鄭湛(1996)。後普普藝術。台北市:遠流出版。
9. Arthur Danto,林雅琪,鄭慧雯翻譯,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籓籬,台北:麥田出版。
第一、三和第五本書為主要閱讀書目,可至圖書館借閱。 |
◎教材講義 請改以帳號登入校務系統選擇全校課程查詢方能查看教材講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