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教育目標: 本系培養具備專任運動教練人才或中小教之體育教師、並提供樂齡運動指導員、運動休閒管理學程及運動科學與訓練學程作為第二專長,因應就業市場之多元化。 |
◎核心能力 | 關聯性 |
1.體育教學之專業能力 | 4 關聯性稍強 |
2.基礎體育運動學科的知識與理論 | 1 關聯性最弱 |
3.基礎運動科學與運動休閒領域等研究能力 | 3 關聯性中等 |
4.多元運動項目之運動技能 | 1 關聯性最弱 |
5.活動賽會或教學等規劃與執行之能力 | 3 關聯性中等 |
6.具有樂齡運動規劃與指導能力 | 4 關聯性稍強 |
7.具有運動休閒管理專業能力 | 2 關聯性稍弱 |
◎教師專業素養指標 |
1.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 關聯性稍強 |
2.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 關聯性中等 |
3.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的基礎。 | 關聯性中等 |
4.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 關聯性最強 |
5.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的學習需求與發展。 | 關聯性最強 |
6.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及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 關聯性稍強 |
7.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 | 關聯性稍強 |
8.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 關聯性中等 |
9.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 關聯性稍強 |
10.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 關聯性稍強 |
11.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及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關聯性最強 |
12.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關聯性稍強 |
13.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 關聯性稍強 |
14.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 關聯性稍強 |
15.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 關聯性稍強 |
16.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 關聯性稍強 |
17.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 關聯性稍強 |
◎本學科內容概述: 本科目的對象為體育系之學生,目的是提供學生精熟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際,作為未來從事教學工作時之基礎。 |
◎本學科教學內容大綱: 1.緒論:可含教育心理學概論簡介與研究方法等主題。
2.學習者的發展:可含學前兒童、兒童期、青少年期的身體發展、認知發展、心理社會(人格)發展、道德(品格)發展等主題。
3.行為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可含古典制約論、操作制約論與社會學習論等主題。
4.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可含訊息處理論、記憶、思考、推理與建構等主題。
5.人本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可含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意涵、Maslow、Combs、Rogers的學習理論等主題。
6.學習動機與學習:可含學習動機的意義、Weiner的自我歸因論、Covington的自我價值論、Bandura的自我效能論與其學習應用等主題。
7.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可含智力、創造力、性別、自我觀念、學習風格等個別差異與其因材施教應用等主題。 |
◎本學科學習目標: 一、了解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理論,增進教學專業知識。
二、能將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加以轉化,應用於未來實際教學中。
三、融合新近的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教育趨勢,建構個人教學理念與模式。
四、具備內省教學與不斷追求專業成長的理念與意向。 |
◎教學進度: |
週次 | 主題 | 教學內容 | 教學方法 |
01 02/20 | 教育心理學課程簡介 | 1.課程評量與分組
2.教育心理學內容與主題導讀 | 作業/習題演練、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2 02/27 | 教育心理學的教育學的基礎-
CH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新取向 | 1.教育心理學研究新取向回顧與展望
2.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對象全人化、研究訪方法本土化 | 作業/習題演練、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3 03/05 | 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基礎(一)-CH2身體發展與教育 | 嬰兒期、學前兒童、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的身體發展與教育 | 作業/習題演練、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
04 03/12 | 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基礎(一)-CH3認知發展與教育 |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評述、教育意義與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論 | 作業/習題演練、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
05 03/19 | 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基礎(一)-CH4社會發展與教育 | 艾里克遜心理社會發展論、柯爾柏格道德發展論、青少年犯罪與教育 | 作業/習題演練、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
06 03/26 | 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基礎(二)-CH5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 經典、操作條件作用、社會學習論與行為學習論在教學的應用 | 作業/習題演練、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
07 04/02 | 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基礎(二)-CH6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 認知結構論、訊息處理、知識學習的心理原理、思維與創造力 | 作業/習題演練、問題教學法、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
08 04/09 | 1.成為專家老師與優質學生
2.第1-5組各組報告重點與評量題型重點報告 | 1.專家老師與優質學習者。
2.含:選擇題5題、名詞解釋3題、申論題(素養題亦可)2題(以簡報製作,含答案,並上傳至群組),佔期中考約80%之內容。 | 作業/習題演練、問題教學法、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
09 04/16 | 期中考 | 期中考 | 定期評量。 |
10 04/23 | 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基礎(二)-CH7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 人本主義的特性、學習理論、教育實驗與評析 | 作業/習題演練、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11 04/30 | 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基礎(二)-CH8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 | 學習動機的行為論、人本論與認知論 | 作業/習題演練、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12 05/07 | 教育心理學的實踐(一)-
CH9智力因素個別差異與學校教育 | 智力、智力理論與測驗、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 作業/習題演練、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
13 05/14 | 教育心理學的實踐(一)-
CH10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與學校教育 | 性別、性格差異、認知類型與學習類型的個別差異 | 作業/習題演練、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
14 05/21 | 教育心理學的實踐(二)-
CH11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 | 教學理論的性質、設計、模式與教學目標 | 作業/習題演練、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
15 05/28 | 教育心理學的實踐(二)-
CH12教學策略與教學評量 | 有效教學、教學策略、教學評量概念與技術 | 作業/習題演練、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
16 06/04 | 第四編教育心理學的實踐(二)-CH13教室管理與團體規範的建立 | 教室秩序建立、行為主義與人本主義的教室管理 | 作業/習題演練、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
17 06/11 | 1.思考:概念形成、推理與問題解決
2.第6-10組各組棒告重點與評量題型重點報告 | 1.概念、思考、推理與解決問題歷程
2.含:選擇題5題、名詞解釋3題、申論題(素養題亦可)2題(以簡報製作,含答案,並上傳至群組),佔期中考約80%之內容。 | 作業/習題演練、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
18 06/18 | 期末考 | 期末考 | 總結評量。 |
◎課程要求: 1.無故缺席三次,此項分數為0分,且不論其他成績,一律不及格。請假可以email、電話、請同學代為請假、Line等,不需證明文件。
2.點名:滿分100分,點名一次”無故”未到扣20分,病假不扣分,事假一次扣5分)(有特殊原因者個案處理),
3.每一堂課繳交隨堂心得(或繳交該堂課之問題)視為出席紀錄、課堂參與討論與作業習題演練依據之分數。
4.每次課堂紀錄摘要,並於期末繳交,視為檔案紀錄。
5.未參加期中考或期末考,視同不及格(有特殊原因者個案處理)。
6.若非課程需要,請勿使用手機。 |
◎成績考核 課堂參與討論15% : 透過每堂課程繳交隨堂作業為評量參與程度 期中考20% : 以選擇、解釋名詞及簡答為主 期末考25% : 以選擇、解釋名詞及簡答為主 口頭報告15% : 分組報告議題,並繳交簡報與分組分工 作業/習題演練10% : 每堂課之回答並繳交該課堂問題。 檔案紀錄15% : 平日課堂摘要紀錄,於期末繳交 |
◎參考書目與學習資源 1.Anita Woolfolk著,羅素貞、張麗麗、陸怡琮、邱珍琬、陳庸、陳品華、葉俊廷等譯(2020)。教育心理學。台北市:華騰文化。
2.Robert J. Sternberg ; Wendy M. Williams著,詹志禹與吳璧純總校閱,陳宥儒等譯(2011)。教育心理學:教與學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華騰文化。
3.陳雅慧(2015,4 月)。「多元智能之父」加德納:未來人才,必備 4 大關鍵能力。親子天下雜誌 66 期。
4.張春興. (2013). 教育心理學: 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重修二版). 臺北市: 東華。《指定參考用書》
5.葉玉珠、高源令、修慧蘭、曾慧敏、王佩玲、陳惠萍(2010)。教育心理學(2nd ed.)。台北:心理出版社。
6.賓靜蓀(2017 年 3 月)。打造一個孩子能放心挑戰的環境。親子天下,87,102-106。 |
◎教材講義 請改以帳號登入校務系統選擇全校課程查詢方能查看教材講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