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教育目標: 本系藉由有效之課程與教學,增進學生之藝術創作、設計、藝術教育與藝術理論之能力,同時強調傳統藝術媒材與電腦科技之互補,以及藝術創作與藝術理論之統整,以提昇學生升學與就業之競爭力。其教育目標分述如下:
(一)增進視覺藝術創作專業能力
(二)提昇數位藝術與設計專業知能
(三)奠定視覺藝術教育與行政專業知能
(四)建立視覺藝術理論專業知能 |
◎核心能力 | 關聯性 |
1.中西繪畫之表現能力 | 3 關聯性中等 |
2.藝術媒材之表現與應用能力 | 3 關聯性中等 |
3.數位藝術之創作能力 | 3 關聯性中等 |
4.視覺設計與數位媒體設計之能力 | 4 關聯性稍強 |
5.視覺藝術教育之專業知能 | 3 關聯性中等 |
6.藝術行政之專業知能 | 5 關聯性最強 |
7.視覺藝術理論與美學之專業知能 | 4 關聯性稍強 |
8.藝術史與藝術批評之專業知能 | 4 關聯性稍強 |
◎本學科內容概述: 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及其內涵與運作經營,作有效體驗與概略認知;並尋找優良文創品牌,深入研究後,進行專題報告。將視覺藝術創作專業能力與數位藝術與設計專業知能,導入文化創意設計,作實務視覺設計之操作。 |
◎本學科教學內容大綱: 1.文化創意產業之緒論
2.文化創意產業優良品牌報告
3.文化創意品牌設計 |
◎本學科學習目標: 1. 理解文化創意產業之核心,與其範疇和樣態
2. 對創意經濟進行分析與研究,進而能發想與設計文化創意產業相關之計畫 |
◎教學進度: |
週次 | 主題 | 教學內容 | 教學方法 |
01 09/14 | 課程介紹/導論(一) | 何謂創意經濟、英國之十三項創意產業核心項目 | 問題教學法、講授。 |
02 09/21 | 導論(二) | 文創產業的社會與經濟脈絡、
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之文化資本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3 09/28 | 創意經濟之樣態(一) | 視覺藝術(一)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4 10/05 | 創意經濟之樣態(二) | 視覺藝術(二)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5 10/12 | 創意經濟之樣態(三) | 博物館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6 10/19 | 創意經濟之樣態(四) | 建築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7 10/26 | 創意經濟之樣態(五) | 設計(產品設計、平面、時尚等)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8 11/02 | 實務面課題 | 公司開設、契約等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09 11/09 | 期中呈現 | 報告題目之擬定與簡短呈現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10 11/16 | (全校運動會) | (全校運動會)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11 11/23 | 新型態之創意經濟(一) | 飲食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12 11/30 | 新型態之創意經濟(二) | 節慶之形式與表演藝術(音樂、舞蹈、戲劇)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13 12/07 | 新型態之創意經濟(三) | 數位時代的創意經濟媒介:網路社群、影音平台與廣告、新媒體、廣播、電視、印刷與出版、NFT等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14 12/14 | 新型態之創意經濟(四) | 地方創生:文化專區(cultural quarter)與創意園區(creative park)、創意群聚(creative cluster)等方式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15 12/21 | 制度面(一) | 智慧財產權、文創產業之相關政策、法案探討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16 12/28 | 制度面(二) | 全球化中的文化產業:各國對自身創意產業的保護、貿易協定中的「文化例外」 | 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
17 01/04 | 期末呈現發表 | 分組報告與綜合討論 | 問題教學法、口頭報告、討論。 |
18 01/11 | 期末呈現發表 | 分組報告與綜合討論 | 問題教學法、口頭報告、討論。 |
◎課程要求: 多觀察國內外相關文創產業案例 |
◎成績考核 課堂參與討論30% 小組報告(文創產業計畫之發想、文創案例之研究擇一) 70% |
◎參考書目與學習資源 李天鐸編著。《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創意管理與文化經濟》。臺北:遠流,2011。
──。《文化創意產業讀本II:象徵價值與美學經濟》。臺北:遠流,2022。
筧裕介。《地方創生×SDGs的實踐指南:孕育人與經濟的生態圈,創造永續經營的地方設計法》(持続可能な地域のつくり方―― 未来を育む「人と経済の生態系」のデザイン`)。陳令嫻譯。臺北:裏路,2022。
Veblen, Thorstein.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有閒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李華夏譯。臺北:左岸文化,2007。
Schrijver, Eric.《拿去抄啊!》(Copy This Book)。蕭雅文譯。臺北:阿橋社,2021。
Bhandari, Heather Darcy, Jonathan Melber. 《藝術家的職涯管理術:如何讓你的作品變商品》(Art/Work - Revised & Updated: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nd Do) As You Pursue Your Art Career)優選本土化服務有限公司譯。臺北:阿橋社,2020。
Pierre Bourdieu, Randal ed.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Essays on Art and Literatur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3. |
◎教材講義 請改以帳號登入校務系統選擇全校課程查詢方能查看教材講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