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教育目標: 本系藉由有效之課程與教學,增進學生之藝術創作、設計、藝術教育與藝術理論之能力,同時強調傳統藝術媒材與電腦科技之互補,以及藝術創作與藝術理論之統整,以提昇學生升學與就業之競爭力。其教育目標分述如下:
(一)增進視覺藝術創作專業能力
(二)提昇數位藝術與設計專業知能
(三)奠定視覺藝術教育與行政專業知能
(四)建立視覺藝術理論專業知能 |
◎核心能力 | 關聯性 |
1.中西繪畫之表現能力 | 2 關聯性稍弱 |
2.藝術媒材之表現與應用能力 | 2 關聯性稍弱 |
3.數位藝術之創作能力 | 2 關聯性稍弱 |
4.視覺設計與數位媒體設計之能力 | 2 關聯性稍弱 |
5.視覺藝術教育之專業知能 | 3 關聯性中等 |
6.藝術行政之專業知能 | 3 關聯性中等 |
7.視覺藝術理論與美學之專業知能 | 4 關聯性稍強 |
8.藝術史與藝術批評之專業知能 | 5 關聯性最強 |
◎本學科內容概述: 本科目探討台灣藝術各階段發展趨勢、畫會、畫展、與藝術家及其作品、以及特定之議題。以建立學生之相關知識、且發展其理論探討與藝術批評能力,同時亦期望學生能應用於個人之創作研究中。 |
◎本學科教學內容大綱: 1.戰前台灣藝術發展。
2.日據時代台灣藝術發展。
3.戰後(1945-1970年)台灣藝術發展:五月、東方畫會。
4.戰後(1945-1970年)台灣藝術發展:五月、東方畫會。
5.戰後(1945-1970年)台灣藝術發展:抽象表現、超現實趨勢。
6.1970-1990年代台灣藝術發展:鄉土寫實或超寫實趨勢。
7.1970-1990年代台灣藝術發展:後現代趨勢。
8.廿一世紀台灣藝術發展趨勢。
9.廿一世紀台灣藝術發展畫會、畫展、與藝術家及其作品。
10.台灣藝術發展之特定議題。 |
◎本學科學習目標: 1. 了解台灣藝術重要風格、人物與代表作品
2. 認識政治、經濟、宗教等背景因素對台灣藝術的影響
3. 探討台灣藝術在世界藝術史的定位
4. 以台灣藝術的發展作為個人未來藝術創作的參考 |
◎教學進度: |
週次 | 主題 | 教學內容 | 教學方法 |
01 09/12 | 課程簡介 | 課程簡介 | 無。 |
02 09/19 | 明鄭時期 | 明鄭時期 | 講授。 |
03 09/26 | 清領時期 | 清領時期 | 講授。 |
04 10/03 | 日據時期 | 日據時期 | 講授。 |
05 10/10 | 日據時期 | 日據時期 | 無。 |
06 10/17 | 戰後復甦時期 | 戰後復甦時期 | 講授。 |
07 10/24 | 西潮沖擊時期 | 西潮沖擊時期 | 講授。 |
08 10/31 | 西潮沖擊時期 | 西潮沖擊時期 | 講授。 |
09 11/07 | 隨波逐流 | 隨波逐流 | 講授。 |
10 11/14 | 鄉土運動 | 鄉土運動 | 講授。 |
11 11/21 | 當代發展 | 當代發展 | 講授。 |
12 11/28 | 當代發展 | 當代發展 | 講授。 |
13 12/05 | 後現代發展 | 後現代發展 | 講授。 |
14 12/12 | 期末報告題目、大綱審查 | 期末報告題目、大綱審查 | 口頭報告。 |
15 12/19 | 期末報告 | 期末報告 | 口頭報告。 |
16 12/26 | 期末報告 | 期末報告 | 口頭報告。 |
17 01/02 | 期末報告 | 期末報告 | 口頭報告。 |
18 01/09 | 期末考試 | 期末考試 | 考試。 |
◎課程要求: 1.準時上課,勿遲到,遲到過十分鐘即曠課,課程立即開始,不再點名。
2.點名時應細聽,課後不再更正曠課名單。
3.上課專心聽講,並歡迎提問與互動。
4.上課勿睡覺講話玩手機,以免影響他人。
5.如進行線上教學,應開啟鏡頭,否則視同缺席。 |
◎成績考核 期末考34% 口頭報告33% 出缺席與上課情形 33% |
◎參考書目與學習資源 1. 林惺嶽,台灣美術風雲40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
2. 謝里法,台灣美術運動史。
3. 蕭瓊瑞等, 台灣美術史綱, 台北:藝術家,2009。 |
◎教材講義 請改以帳號登入校務系統選擇全校課程查詢方能查看教材講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