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教育目標: 本系藉由有效之課程與教學,增進學生之藝術創作、設計、藝術教育與藝術理論之能力,同時強調傳統藝術媒材與電腦科技之互補,以及藝術創作與藝術理論之統整,以提昇學生升學與就業之競爭力。其教育目標分述如下:
(一)增進視覺藝術創作專業能力
(二)提昇數位藝術與設計專業知能
(三)奠定視覺藝術教育與行政專業知能
(四)建立視覺藝術理論專業知能 |
◎核心能力 | 關聯性 |
1.中西繪畫之表現能力 | 3 關聯性中等 |
2.藝術媒材之表現與應用能力 | 5 關聯性最強 |
3.數位藝術之創作能力 | 3 關聯性中等 |
4.視覺設計與數位媒體設計之能力 | 3 關聯性中等 |
5.視覺藝術教育之專業知能 | 3 關聯性中等 |
6.藝術行政之專業知能 | 2 關聯性稍弱 |
7.視覺藝術理論與美學之專業知能 | 3 關聯性中等 |
8.藝術史與藝術批評之專業知能 | 3 關聯性中等 |
◎本學科內容概述: 本課程旨在訓練學生對於立體構成要件、元素與原理的了解。介紹當代藝術中對於視覺元素與造型原理的運用。利用點、線、面的視覺元素,構成立體造型的原理,訓練學生接觸立體造型所需要的工具與技巧,如切、割、黏接、鑄造與塑造的基本知識。以作為創作立體作品之基本知能。 |
◎本學科教學內容大綱: 1、結構與構成練習
2、空間與物件之關聯
3、立體造型研究 |
◎本學科學習目標: 認識立體造形的構成元素與美感運用.
以創作的思考為引導,體驗材料的組構與塑形的可能性. |
◎教學進度: |
週次 | 主題 | 教學內容 | 教學方法 |
01
| 課程介紹 | 教學進度與工房安全須知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02
| 立體造形要素 | 構成美感
形態、材料、色彩、質感、結構、空間、光影等
反覆、漸變、均衡、律動、統一、比例、對稱、和諧等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03
| 點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04
| 點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05
| 點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06
| 點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07
| 線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08
| 線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09
| 期中 | 作品評量與檢討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10
| 線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11
| 線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12
| 線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13
| 片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14
| 片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15
| 片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16
| 片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17
| 片狀造型 | 造型結構創作發想與製作演習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18
| 期末 | 作品評量與檢討 | 作業/習題演練、操作/實作、討論。 |
◎課程要求: 作品創作思考
材料運用製作 |
◎成績考核 課堂參與討論40% 期中考30% 期末考30% |
◎參考書目與學習資源 藝術相關展覽,書籍與網路平台藝術設計資訊. |
◎教材講義 請改以帳號登入校務系統選擇全校課程查詢方能查看教材講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