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112學年度第1學期教學大綱

課程代碼11213710028上課學制大學部
課程名稱桌遊設計與語文教育 Tabletop Game Design and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授課教師 (師資來源)陳政彥(中文系)
學分(時數)2.0 (2.0)上課班級中文系3年甲班
先修科目必選修別選修
上課地點人文館 J105 授課語言國語
證照關係晤談時間
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關聯性優質教育
課程大網網址https://web085004.adm.ncyu.edu.tw/Syllabus/Syllabus_Rpt.aspx?CrsCode=11213710028
備 註
本課程之教學主題、內容或活動是否與性別平等議題有相關之處:否本課是否使用原文教材或原文書進行教學:否

◎系所教育目標:
本系志在研討中國文學,兼容古今文獻,匯通新舊學術,傳承文化薪火,並開創文學新生命。以培育學生具備中國文學之專業與應用能力、道德與人文之深厚素養,秉持真誠、務實、樂觀、進取之學習精神,造就新時代中文人才為目標。
◎核心能力關聯性
1.具備豐沛多元的文化涵養以及運用語文溝通合作的能力。5 關聯性最強
2.具備中國學術專業能力與文學涵養。4 關聯性稍強
3.具備國語文教學素養。5 關聯性最強
4.具備語文應用與創作以及文化保存與傳播的能力。4 關聯性稍強
◎本學科內容概述:
1.認識桌遊設計規則、元素 2.認識教學目標、教育議題導向 3.能設計出符合語文教學目標之桌遊
◎本學科教學內容大綱:
1.認識桌遊設計元素 2.試玩常見桌遊並寫出規則及框架 3.認領語文教學主題、設計相關教案企畫 4.分組設計完成桌遊
◎本學科學習目標:
(一)培養多元敘事表達力
表達能力以語言文字為基底,但不侷限於語言文字而已。透過影視、展覽、乃至於桌遊等活動設計,都能達成傳達理念的效果。本課程透過練習桌遊設計的形式,達成傳達語文知識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掌握語文教育的遊戲式學習設計
遊戲式學習是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學生在遊戲過程當中潛移默化吸收知識,是目前方興未艾的教學方法。希望成為語文教師的中文系學生應該了解其原理,並且掌握設計桌遊的技能,未來能在自己的語文教學課堂上應用。

(三)完成產出型學習成果
以往學習成果多半以報告考核成績,學期結束之後,師生努力成果無法持續展現。本課程期待學生完成具體成熟的桌遊成果,在課程結束之後,透過授權讓學生的學習成果能夠永久保留在嘉大。
◎教學進度:
週次主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01
課程介紹、教學目標說明說明課程安排、作業要求講授。
02
桌上遊戲基本概念介紹桌遊設計概論:原理與規則操作/實作、講授。
03
桌遊體驗與規則分析(一)卡牌遊戲與模組化設計操作/實作、講授。
04
語文教育相關知識(一)作者生平介紹與國學常識講授。
05
桌遊體驗與規則分析(二)破冰遊戲:啟動遊戲機制操作/實作、講授。
06
語文教育相關知識(二)文章結構與修辭章法講授。
07
桌遊體驗與規則分析(三)陣地與排列:時間軸遊戲變形操作/實作、講授。
08
桌遊專業設計與量產說明美工設計與量產工廠間的協商過程講授。
09
創意桌遊設計初步構想發表:教師審查回饋小組報告桌遊設計初步構想,提供老師審查可完成性並給予建議。口頭報告、講授。
10
語文教育相關知識(三)情意教育與文章深層分析講授。
11
語文教育相關知識知識(四)國學常識類別講授。
12
創意桌遊發想與設計-大綱與細節協助小組討論操作/實作、講授。
13
創意桌遊發想與設計-工作細項分配協助小組討論操作/實作、講授。
14
創意桌遊發想與設計-實際製作提供桌遊製作協助操作/實作、講授。
15
成果展:桌遊作品發表,試玩與心得分享分組進行遊戲試玩,討論遊戲平衡以及流暢度操作/實作、口頭報告。
16
成果展:桌遊作品發表,試玩與心得分享分組進行遊戲試玩,討論遊戲平衡以及流暢度操作/實作、口頭報告。
17
成果展:桌遊作品發表,試玩與心得分享分組進行遊戲試玩,討論遊戲平衡以及流暢度操作/實作、口頭報告。
18
心得報告回顧學習歷程,反省習得能力口頭報告。
◎課程要求:
需要製作桌遊成品,小組需緊密配合討論,積極合作
◎成績考核
課堂參與討論20%
口頭報告40%
操作/實作40%
◎參考書目與學習資源
黑豬著《就是愛玩桌遊 : 精選全球最暢銷35種桌上遊戲規則.贏家秘技.必備知識》高寶國際出版,2012
許榮哲, 歐陽立中著《桌遊課:原來我玩的不只是桌遊,是人生》遠流出版,2016
愛樂事編輯部《樂瘋桌遊!趣味無極限、經典暢銷必玩30款奇幻桌遊冒險!》奇幻基地出版,2016
◎教材講義
請改以帳號登入校務系統選擇全校課程查詢方能查看教材講義
1.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並禁止非法影印。
2.請重視性別平等教育之重要性,在各項學生集會場合、輔導及教學過程中,隨時向學生宣導正確的性別平 等觀念及尊重多元性別,並關心班上學生感情及生活事項,隨時予以適當的輔導,建立學生正確的性別平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