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108學年度第1學期教學大綱

課程代碼10815610011上課學制進修碩士班
課程名稱教學社會學研究 Research on Sociology of Instruction授課教師 (師資來源)陳美瑩(教育系)
學分(時數)2.0 (2.0)上課班級教研碩專課程與教學組2年甲班
先修科目必選修別選修
上課地點教育館 B03-207 授課語言國語
證照關係晤談時間星期2第7節~第8節, 地點:B426 星期3第3節~第4節, 地點:B426
課程大網網址https://web085004.adm.ncyu.edu.tw/Syllabus/Syllabus_Rpt.aspx?CrsCode=10815610011
備 註
本課程之教學主題、內容或活動是否與性別平等議題有相關之處:是本課是否使用原文教材或原文書進行教學:否

◎系所教育目標:
*課程與教學組
1.具備課程與教學實務研究學識。
2.獲得課程與教學實務研究能力。
3.應用課程與教學實務研究成果。
4.涵泳課程與教學實務研究志趣。
5.陶冶課程與教學議題批判素養。
*學校行政組
1.具備學校行政實務研究學識。
2.獲得學校行政實務研究能力。
3.應用學校行政實務研究成果。
4.涵泳學校行政實務研究志趣。
5.陶冶學校行政議題批判素養。
◎核心能力關聯性
1.「本土化」思維與「全球化」視野之知能與涵養。(課程與教學組、學校行政組)3 關聯性中等
2.「課程與教學」和「學校行政」研究能力與涵養。(課程與教學組、學校行政組)1 關聯性最弱
3.「課程與教學」理論和實務之能力與涵養。(課程與教學組)5 關聯性最強
4.從事「學校行政」工作之專業能力與涵養。(學校行政組)1 關聯性最弱
5.反省、敬業、溝通、領導與團隊合作之能力與涵養。(課程與教學組、學校行政組)3 關聯性中等
6.合理性邏輯思考、尊重多元文化和人道關懷之能力與涵養。(課程與教學組、學校行政組)4 關聯性稍強
◎本學科學習目標:
1. 了解教育社會學之面向與理念,以利學生建立教育理念。
2. 藉由文本與電影欣賞了解教育與社會之關係,並應用於生活中。
3. 養成尊重生命愛惜生命的情操並加以實踐。
4. 藉由課程討論並書寫心得,以培植關心教育與社會之情操。
◎教學進度:
週次主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01
09/11
課程簡介課程簡介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02
09/18
課程簡介課程簡介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03
09/25
教育社會學chap1-2背景沿革,理論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04
10/02
教育社會學chap1-2背景沿革,理論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05
10/09
教育社會學chap6-7教育平等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06
10/16
教育社會學chap6-7教育平等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07
10/23
文化回應教學1-2(美瑩),關懷與意識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08
10/30
文化回應教學1-2(美瑩),關懷與意識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09
11/06
1.期中PPT上傳(??)
2文化回應教學3-4 [文化回應教學4 (同學1, 2)]
關懷與意識, 個人導讀開始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10
11/13
2文化回應教學3-4 [文化回應教學4 (同學1, 2)]課堂文化與交流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11
11/20
文化回應教學5-6(同學3)課程內容中的種族和文化差異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12
11/27
文化回應教學5-6(同學4)教學中的文化協調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13
12/04
文化回應教學7-8(美瑩)實務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14
12/11
文化回應教學7-8實務講授、討論。
15
12/18
期末口頭報告期末口頭報告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16
12/25
期末口頭報告期末口頭報告問題教學法、講授、討論。
17
01/01
繳交作業綜合討論繳交作業綜合討論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18
01/08
期末總檢討期末總檢討口頭報告、講授、討論。
◎課程要求:
希望有問題可以感覺安心提出,不用擔心對錯,並能師生多方討論,已達溝通成效
◎成績考核
課堂參與討論35% : 出席與討論
期末考40% : 撰寫有關教育社會學之研究
口頭報告25% : 按照課表內容引導課程討論
◎參考書目與學習資源
譚光鼎(2010)。教育社會學。臺北:學富文化。
劉鶴群(譯)(2011)。社會學(原作者:Richard T. Schaefer)。臺北:麥格羅希爾出版。(原作出版年限:2008)
黃瑞祺(編)(2011)。當代社會學。花蓮:東華大學。
張晉芬(2011)。勞動社會學。臺北:政大出版社。
◎教材講義
請改以帳號登入校務系統選擇全校課程查詢方能查看教材講義
1.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並禁止非法影印。
2.請重視性別平等教育之重要性,在各項學生集會場合、輔導及教學過程中,隨時向學生宣導正確的性別平 等觀念及尊重多元性別,並關心班上學生感情及生活事項,隨時予以適當的輔導,建立學生正確的性別平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