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100學年度第2學期教學大綱

課程代碼10023610020上課學制大學部
課程名稱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教材教法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授課教師 (師資來源)林秉武(教育系)
學分(時數)2.0 (2.0)上課班級教育系3年甲班
先修科目必選修別選修
上課地點初教館 B206 授課語言國語
證照關係1.教育實習教學領域 2.教師甄試試教 3.教師甄試考試晤談時間
課程大網網址https://web085004.adm.ncyu.edu.tw/Syllabus/Syllabus_Rpt.aspx?CrsCode=10023610020
備 註

◎系所教育目標:
發展方針:
因應國內教育生態環境變革與本學系的永續發展,本學系積極提昇教師教學與研究品質,強化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與就業競爭力,俾利未來教育實務工作與研究奠基。
發展特色:
(一)本學系為師資培育學系,並積極與地方教育局策略聯盟,規劃小學
師資公費生名額,合作培育優質小學師資。
(二)本學系課程規劃特色著重課程與教學、教育行政兩大領域。
(三)本學系注重學生多元專長的培養。
(四)本學系注重學生專業服務精神的培養。
◎核心能力關聯性
(Space)(Space)
◎本學科內容概述:
本課程設計主要讓學員深入了解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能力指標,探討如何透過課程設計、課程統整、教學實施與評量…等加以轉化為學生能力的獲得。因此,著眼於學員對教康與體育領域教材的分析與編選,並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方法為考量,透過理論的分析、實作與演練,及觀看教育現場實際樣貌的影片,以掌握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此一領域的教學活動,為學員未來教育實習奠定基礎及預作準備。
◎本學科學習目標:
1.了解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能力指標
2.健康與體育領域能力指標如何轉化
3.學習如何進行教康與體育領域教材分析與編選的能力
4.學習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康與體育教學方法的能力
5.能夠蒐集有關教康與體育資料,學習分析整理與設計規劃的能力。
6.能夠與同學分享、討論,以增進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教學進度:
週次主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01
概論及課程說明授課內容介紹講授、討論。
02
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能力指標的轉化健康與體育領域的理念、目標與轉化講授、討論、報告。
03
認識學習者的身心發展學習者起點行為的診斷與分析講授、討論、報告。
04
健康與體育課程設計健康與體育課程設計的理論與實務講授、討論、報告。
05
學校本位課程設計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與評鑑講授、討論、報告。
06
健康與體育課程統整課程統整的理念與設計講授、討論、報告。
07
健康與體育教材分析與編選健康與體育的統整講授、示範、報告。
08
健康與體育教法探討基本教學技術講授、示範、報告。
09
期中考學習評量評量。
10
健康與體育教學策略分析健康與體育教學策略分析講授、討論、報告。
11
健康與體育領域協同教學的運用協同教學的理論與技巧講授、示範、報告。
12
課室管理技巧課室管理的理論與實務講授、示範、報告。
13
有效的教學活動有效的健康與體育教學講授、示範、報告。
14
健康與體育教學評量教學評量須知講授、討論、報告。
15
健康與體育教學演示要領教師甄試中的教學演示要領講授、示範、習作、報告。
16
學校健康與體育活動的設計與規劃晨間活動、運動會講授、習作、報告。
17
學校健康與體育活動的設計與規劃體育性社團、課間活動講授、習作、討論。
18
期末考紙筆學習評量評量。
◎課程要求:
(Space)
◎成績考核
課堂參與討論10%
小考10%
期中考20%
期末考30%
書面報告10%
口頭報告20%
◎參考書目與學習資源
張春秀等箸(2004)。健康與體育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冠學。
李勝雄主編(2002)。健康與體育教學策略。台北:五南。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張建成,葉國樑,施致平主編(2007)。中小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教學與實務。台北:台灣師大。
張世忠(2007)。教材教法之實踐-要領、方法、研究。台北:五南。
黃政傑(1996)。體育與活動教學法。台北:師大書苑。
林貴福主編(2000)。國小體育科教材教法。台北:師大書苑。
Thomas, K. T., Lee, A. M., Thomas, J. R.作;王富雄等譯(2005)。國小健康與體育教學,台北:文景。
影音資料: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領域。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製作。
網站資料:國立教育資料館、國立教育研究院、教育部、各縣市教育網…。
1.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教科書並禁止非法影印。
2.請重視性別平等教育之重要性,在各項學生集會場合、輔導及教學過程中,隨時向學生宣導正確的性別平 等觀念及尊重多元性別,並關心班上學生感情及生活事項,隨時予以適當的輔導,建立學生正確的性別平等意識。